在先進制造業向發達國家加速回流,發展中國家積極參與全球產業再分工的大背景下,我國傳統制造業優勢逐步弱化,未來如何參與全球制造業競爭?中國智能制造當前面臨什么挑戰?下一步的發力點在哪些領域?下面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我國智能制造產業發展現狀及未來前景。
一、中國智能制造企業數量增長趨勢趨向平穩
2014-2015年中國智能制造行業新成立企業數量驟增,處上升風口時期,工業巨頭、互聯網科技等領域企業拓展業務范圍,積極轉型,進軍智能制造行業。2015年新增企業數量達到頂峰,2016年以后,中國智能制造新增企業數量開始降低,開始縱向拓展和深化智能制造關鍵技術和應用領域。中國智能制造企業在地域分布方面存在明顯差異,普遍分布在一線城市,廣東省以絕對優勢領跑市場。
二、中國智能制造細分領域眾多行業差別大
參考證監會以及統計局對制造業的行業劃分,將我國制造業劃分為19個制造子行業,其中紡織服裝、機械裝備、食品飲料規模以上企業數最多,當前智能制造領域中離散制造業所占比例更高,重點體現在電子電器、工業裝備、航空航天、汽車等行業。不同細分行業因其產業特質、發展歷史等原因集中度、規模等均大有不同。
三、中國智能制造行業迎來融資高峰初創企業備受青睞
自2015年起,智能制造廣受資本市場青睞,融資數量和規模顯著增長;2016-2018年,中國智能制造發展動力強勁,迎來融資高峰。2018年,智能制造融資金額達到325.15億美元,融資數量為942起。從融資輪次來看,中國智能制造企業多數處于早期階段(種子輪-A+輪),占比超過50%。
四、四大產業集聚區撐起“中國智造”
從智能裝備行業的區域競爭格局來看,目前,我國的智能制造裝備主要分布在工業基礎較為發達的地區。在政策東風吹拂下,我國正在形成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和中西部四大產業集聚區,產業集群將進一步提升各地智能制造的發展水平。
(1)環渤海地區——人才儲備雄厚科研實力突出
高校、科研院所高度集中,科研實力突出
依托地區資源與人力優勢,形成“核心區域”與“兩翼”錯位發展的產業格局
北京聚集人才、科技、資本等各類生產要素,在工業互聯網及智能制造服務等軟件領域優勢突出
(2)長三角地區——經濟活躍創新能力強
以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等為核心
經濟活躍、創新能力較強,智能制造硬件優勢明顯,智能制造發展水平相對平衡
上海在關鍵零部件、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等方面領先;南京形成了以軌道交通、汽車零部件、新型電力裝備為特色的裝備集群;常州充分對接國內外先進的工業設計理念,加速鍛造智能制造“新名片”
(3)珠三角地區——基礎技術實力充足產業效益領先
加快機器人換人步伐,逐步發展為“中國制造”主陣地
形成符合各自產業特色的智能制造應用示范
廣州圍繞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核心區建設
深圳重點打造機器人、可穿戴設備產業制造基地、國際合作基地及創新服務基地
(4)中西部地區——有科研院所優勢尚處于自動進化階段
落后于東部地區,尚處于自動化階段
依托華中科技大學、武漢郵電學院、中科院西安光機所、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等高校及研究院所優勢
以先進激光產業為智能制造發展“新亮點”,發展出了技術領先、特色突出的先進激光產業